来源:中国花卉报社
“兰陵与兰花的缘分源远流长。两千多年前,屈原途经此地,见高岗之上兰花盛开、幽香四溢,遂以‘兰陵’为这片土地命名。可以说,兰花的基因从一开始就刻在了这片土地的名字里。”作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和山东省兰花协会会长,李素堂谈起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兰花产业,充满深情与自豪。在他眼中,这片“生长圣洁兰草的高地”,正在迎来将千年兰文化转化为振兴乡村蓬勃产业的黄金时代。
政策引领绘就产业蓝图
“2024年1月《兰陵县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》正式出台,成为兰陵兰花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。”李素堂介绍,“这份文件就像一张清晰的路线图,为兰陵兰花产业发展设定了三年内种植规模突破1000亩,打造江北最大兰花交易集散中心的目标,这意味着兰花产业在兰陵进入了规范化、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。”
2024年12月16日,位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南门西侧的兰花雅集产业园(以下简称“兰花雅集”)正式开园,40座智能温室投入运营。“这里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精准控温,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施肥。实践证明,这些技术手段将种植效率提升40%,损耗率降到5%以下。这就是科技带给传统种植业的变革。”李素堂说。
千年文脉与独特禀赋融合
“很多人问,兰陵并非传统兰花产区,优势何在?”李素堂表示,答案藏在兰陵的历史与自然之中。“除了屈原赋名、荀子咏兰留下的深厚文脉,2014年将苍山县名恢复为使用更早的兰陵县,并将兰花定为‘县花’,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回归与产业期待。”
李素堂详细介绍了兰陵独特的自然条件:“这里地处温带,四季分明,昼夜温差大。这种气候恰好满足了兰花春化所需的低温刺激,有利于花芽分化和养分积累,因此兰陵培育的兰花株型矮壮、开花勤密、花香浓郁,近几年在全国各大兰展上屡获大奖,便是对兰陵兰花品质最有力的认可。”
海纳百川与产业链协同
面对“非传统产区”的挑战,兰陵选择了一条开放融合的道路。“不能局限于某个单一品种,而应该‘海纳百川’。”李素堂说,“我们积极引进春兰、蕙兰、建兰、蝴蝶兰等各地名品,再进行本土化驯化,既保留优良特性,又使其适应本地气候。如此一来产品线更为丰富,能满足从高端兰友到普通消费者的多元需求。”
兰陵作为农业大县的底蕴,也为兰花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“我们把种菜的‘绝活’用到了养兰上。”李素堂笑着举例,“物联网温控、水肥一体化、二氧化碳增施调控花期实现错峰销售等,从上游的专用植料生产,到中游的技术支持,再到下游的物流电商,已经构建了十分完整的产业链。在兰花雅集,我们努力实现‘配套全、拎包入驻’,大大降低了从业门槛,吸引了来自浙江、河南等地的养兰大家入驻。”
“兰花+”激活多元价值
产业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。“兰花雅集”自正式开园以来,将每月16日定为“兰花大集”。“这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,更是兰花文化交流的载体。”李素堂介绍,兰陵正积极推动兰花与文旅、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。“在园区不仅能看到国兰文化馆,还能体验兰花主题饮品、手作、铜拓、剪纸等。我们要让兰花元素融入城市肌理和百姓生活。”
更让李素堂充满期待的是,兰陵已获得2027年第34届中国兰花博览会的承办权。“这将是一场行业盛会,是提升兰陵兰花产业能级的重大机遇。我们将借此契机,努力将‘兰花雅集’打造成江北兰花产业的航母。”
展望未来,李素堂表示,兰陵将以兰花雅集和2021年落地兰陵的新格林智慧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为支点,构建“研发+种植+销售+文旅”全产业链。“强化顶层设计,聚焦‘兰资源’‘兰产业’‘兰文化’,全力做好‘兰花+’这篇大文章,做强‘兰经济’,让兰花真正成为带动兰陵乡村振兴的‘富民之花’。”他说。





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