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身份与外形
球子蕨科荚果蕨属,多年生大中型蕨;高70-110cm,根状茎粗短、被棕色鳞片;不育叶二回深羽裂,翠绿飘逸,能育叶羽片反卷成“荚果状”,深秋转为深褐色,观赏价值高。二、分布环境
原产北半球温带,我国东北、华北、陕川、西藏等海拔80-3000m山谷林下、河岸湿地均可见;喜凉爽湿润、半阴,耐-36℃低温与32℃高温,忌干旱。
原产北半球温带,我国东北、华北、陕川、西藏等海拔80-3000m山谷林下、河岸湿地均可见;喜凉爽湿润、半阴,耐-36℃低温与32℃高温,忌干旱。
三、园林用途
疏林地、建筑背阴面、溪涧边成片栽植,数月即可形成浓绿“羽毛地毯”;亦可盆栽悬于廊下、阳台,为暗角增添野趣。
疏林地、建筑背阴面、溪涧边成片栽植,数月即可形成浓绿“羽毛地毯”;亦可盆栽悬于廊下、阳台,为暗角增添野趣。
四、食用与药用
春季嫩叶(提琴头)焯水十分钟去毒后可炒食、做汤、速冻,称“山珍野菜”;根状茎入药,清热解毒、止血消肿,民间治咽喉痛、痢疾、皮肤创面,孕妇慎用。
春季嫩叶(提琴头)焯水十分钟去毒后可炒食、做汤、速冻,称“山珍野菜”;根状茎入药,清热解毒、止血消肿,民间治咽喉痛、痢疾、皮肤创面,孕妇慎用。
五、繁殖方法
春季分株最快捷,切带芽根茎即可另栽;秋季收集荚状叶内孢子,沙播保持20℃与高湿,半年可成苗。
春季分株最快捷,切带芽根茎即可另栽;秋季收集荚状叶内孢子,沙播保持20℃与高湿,半年可成苗。
六、日常养护
土壤:疏松腐叶土+河沙,pH5.5-7,排水必良
光照:散射光或晨昏弱直射,避开盛夏暴晒
水分:表土见干即浇,空气干燥时勤喷雾,雨季及时排水
施肥:春至秋每月一次稀薄有机液肥,冬季停肥
修剪:随时剪除枯黄老叶,保持通风;花后若不留孢子,可剪能育叶促发新叶
越冬:北方露地覆草可安全越冬,盆栽移入冷凉室内,保持微湿即可
土壤:疏松腐叶土+河沙,pH5.5-7,排水必良
光照:散射光或晨昏弱直射,避开盛夏暴晒
水分:表土见干即浇,空气干燥时勤喷雾,雨季及时排水
施肥:春至秋每月一次稀薄有机液肥,冬季停肥
修剪:随时剪除枯黄老叶,保持通风;花后若不留孢子,可剪能育叶促发新叶
越冬:北方露地覆草可安全越冬,盆栽移入冷凉室内,保持微湿即可
管理得当,荚果蕨可年年自繁,春夏赏翠绿羽叶,秋冬观褐色“荚果”,四季皆景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