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愿它永远繁花似锦,让每个踏入的人都能感受到宁静与温暖。” 这是 1998 年出生的洛阳小伙吴硕栋(下称 “小吴”)对自家花园的期许。在河南省洛阳市一个小村庄里,这片由他亲手打造的 200㎡花园,不仅绽放着四季轮转的美景,更藏着关于热爱、耐心与生活价值的答案。
从 “爱植物” 到 “造花园”:一场始于热爱的 “院子改造”
小吴与植物的缘分,始于童年时的 “随性养护”——“没工作时没收入,别人给什么就养什么,后来上班赚钱了,终于能主动买喜欢的植物。” 这份藏在心底的热爱,在 2020 年秋天迎来了质变:他决定把自家院子改造成梦想中的花园。
改造的第一步,就带着 “破釜沉舟” 的勇气 —— 他砍掉了院子里长了十几年的核桃树,在原地挖了一方小水池。“有水流动的院子才有灵气。” 小吴说。此后的翻地、改良土壤、规划分区,他都亲力亲为,根据房子 “坐西朝东” 的朝向和院子布局,将花园清晰划分出三大功能区:以草花为主角的花境区、供人休憩的休闲区,以及专为喜阴植物打造的阴生观叶区。
“阴生观叶区是我最偏爱的地方。” 小吴笑着介绍,因隔壁墙体过高,这片区域全年日照短,他特意选了玉簪、矾根、蕨类、铃兰、荷包牡丹、绣球等植物,既有观叶的雅致,又有开花的温柔,“安静得像院子里的秘密角落”。而花园里的每一块砖、每一株植物,他都了如指掌,“它们的‘脾气’我最清楚,什么时候需要浇水、喜欢什么样的土壤,都得顺着来”。
四季有花:一场持续 9 个月的 “植物接力赛”
走进小吴的花园,从 3 月到 11 月,上百种花卉会像约定好一般,开启一场漫长的 “花期接力”,让院子始终保持着鲜活的色彩。
3 月初春,花毛茛、虞美人、勿忘我率先苏醒,为院子带来第一抹亮色;4 月,牡丹与郁金香绽放,搭配着其他植物的新绿,他会及时施下第一次春肥 —— 复合肥与水溶肥搭配,让花草攒足力气生长,同时借着 “春雨贵如油” 的时节,保持两天浇一次水的频率,守护这份春日生机。
5 月的花园最是热闹,月季、飞燕草、毛地黄、大滨菊、奥莱芹、绣球、铁线莲次第开放,连空气里都飘着花香;到了 6 月,更是迎来 “百花齐放” 的盛景:百合的清雅、洋甘菊的烂漫、风铃草的灵动,再加上尚未凋谢的春花,构成了小吴心中 “无法形容的美”。“我每天五点就起床,先站在院子里端详每一朵花,这是一天里最治愈的时刻。”
7、8 月的河南,常出现 37℃以上的高温,花园却多了几分 “野趣”—— 观赏草长得肆意,金光菊、松果菊、金鸡菊顶着烈日绽放。小吴分享了一个选花小技巧:“这些菊类要选无性系品种,不结种子,能一直开到下霜。” 但高温加高湿仍是植物的 “大敌”,“刚下过雨又出大太阳,每年都会有几株枯萎,活下来的都是经得住考验的‘战士’”。
等到 9、10 月气温下降,荷兰菊、紫菀接棒开花,因天气凉爽,它们的花期能一直延续到 11 月底,为花园的年度 “花事” 画上圆满句号。
养花即养心:方寸花园里的生活哲学
“园艺也是农业,靠的就是人勤快。” 对小吴来说,花园不仅是 “赏景地”,更是需要用心呵护的 “责任田”。每天下班到家已近 6 点,他仍会一头扎进花园:浇水、施肥、松土、拔草、打药、修剪,忙到天黑是常事。“园子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,但我乐在其中,一点都不觉得累。”
自从有了花园,小吴的生活也悄悄改变:旅游、社交渐渐变少,出门总惦记着 “花是不是缺水了”“会不会被风吹倒”;但这份牵挂,也让他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 —— 对生活的热情、待人接物的耐心,以及对生命的敬畏。“花草就像我的伙伴,陪我安静度过每一天,让我不再浮躁。”
更让他惊喜的是,花园还成了朋友的 “情绪避风港”。“身边朋友遇到烦心事,就会来我家坐一坐,他们常说‘看到这些花,心情一下就好了’。” 小吴说,这让他突然明白,花园的力量不止于 “美”,更在于能传递温暖与治愈。
回顾多年养花经历,小吴想给新手一句建议:“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才是最好的花。” 他常听到有人抱怨 “养什么都活不了”,其实关键在于 “先做功课”—— 了解植物耐寒还是耐热、喜阴还是喜阳、喜干还是喜湿,“摸清它们的习性,养花才会越来越得心应手”。
如今,这片 200㎡的乡村花园,不仅是小吴的 “心灵角落”,更成为他与生活对话的窗口。在这里,一花一木的生长,都在诉说着:热爱可抵岁月长,用心经营的日子,终会开出最美的花。





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