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蕨

2025/11/18 17 0

肾蕨(Nephrolepis cordifolia (L.) C. Presl)是肾蕨科、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蕨类植物,又名圆羊齿、蜈蚣草。


形态特征

株高 30-60 厘米,根状茎直立且有匍匐茎,密被淡棕色钻形鳞片。

叶簇生,叶片披针形,一回羽状复叶,羽片无柄,以关节着生于叶轴,边缘有疏浅钝齿,叶面光滑翠绿。

孢子囊群肾形,生于羽片背面侧脉顶端,囊群盖肾形,棕褐色,这也是其名称肾蕨的由来。

生长习性

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我国华南、西南等地有野生分布。

喜温暖湿润环境,适宜生长温度 15-25℃,冬季温度不低于 5℃

耐阴能力强,忌强光直射,适合在散射光充足的环境生长。

喜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泥炭土,耐旱性较弱,忌积水。

繁殖方式

分株繁殖:最常用方法,春季换盆时将母株从盆中脱出,分割带有匍匐茎和根系的子株,分别栽种即可,成活率高。

孢子繁殖:收集成熟孢子撒播在无菌基质上,保持高湿度和半阴环境,约 1-2 个月可萌发成原叶体,再培育成幼苗,繁殖周期较长。

养护要点

浇水:保持盆土湿润,空气干燥时向叶片及周围喷水增湿,避免盆土积水导致烂根。

光照:放置在室内散射光处,夏季需遮阴,防止叶片灼伤发黄。

施肥:生长旺季(4-9 月)每月施 1 次稀薄液肥,冬季停止施肥,避免肥害。

换盆:每年春季换盆一次,更换新的腐殖土,修剪老化根系和枯叶,促进新叶生长。

观赏与实用价值

观赏价值:株形优雅,叶片翠绿飘逸,可盆栽摆放于室内客厅、书房,也可作吊盆悬挂观赏,还能用于庭院阴凉处的地被植物或假山石点缀。

实用价值:对空气中的甲醛、苯等有害气体有一定吸附能力,是优良的室内净化植物;部分地区将其块茎作为药用,具有清热利湿等功效(药用需遵医嘱)。

 

点赞(0)
相关文章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